桂林山水甲天下,而漓江则是桂林山水之魂。
在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,一些旧日的渔民改行当起了“渔模”。为更好展示渔翁形象,一些渔民还特意蓄起了白胡子,给游客当模特,当年运用的渔网、渔灯、鱼鹰、竹排等生产工具也变成了场景道具,供游客租借。
这个中秋,94岁高龄的黄全德和82岁的弟弟黄月创组成的模特伙伴,仍旧在漓江上开开心心肠繁忙着。这两位重量级“网红”,凭仗本身勉励向上的故事和对家园的稠密情感“出圈”。
漓江渔民成了“渔模”
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,年过八旬的黄月创戴着斗笠,穿戴中式对襟褂子,肩挑两端各栖着鸬鹚的竹竿,不时捋好白胡须,合作游客合影。
这是黄月创每天的“作业”,他是当地有名的渔民模特。
上世纪80年代以来,作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行城市之一,桂林凭仗“山水甲天下”深受境内外游客喜欢,不少当地渔民连续吃上“旅行饭”,一批漓江上的渔民模特应运而生。
“我从2000年开端兼职做起了漓江上的渔民模特。”本年82岁的黄月创说,夏秋季节,漓江山明水秀,是拍照旺季,许多拍照师都会提早打电话跟他“约拍”。
黄月创家里有个小簿本,记取预定前来拍照的拍照爱好者的联系方式,景仰前来的拍照爱好者遍及俄罗斯、德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。黄月创家还有一本泛黄的相册,里边收藏着20多张以他为模特的相片。
其间,2014年澳大利亚拍照师纳维勒·琼斯为他拍照的著作《回家》,夺下当年的索尼国际拍照奖。黄月创笑着说,其时拍照师专门寄了一张相片给他,相片反面写着英文和中文,“我认得那两个中文字,是‘索尼’”。
黄月创渐渐“火”了,景仰来找他的拍照师和游客更多了。黄月创印了手刺,起了个名叫喊“漓江渔翁”。
为做好一名渔民模特,黄月创练就了一手共同的撒网身手,将渔网抛出一个高的圆形合作拍照需求,还蓄起长胡子,并自学拍照书本让自己拍照时更专业,这些颇受拍照师喜爱。
“尽管长胡子吃东西不方便,可是这样拍出来人物神态更有古韵。”黄月创说。
94岁“漓江渔翁”火了
前段时刻,一名旅行博主在漓江边偶遇老渔翁黄全德,拍了视频上传网络,短短时刻就取得网友几百万点赞。
黄全德是黄月创的哥哥。视频中,黄全德白叟身穿麻布衣、头戴斗笠,在竹筏上卖力地呼喊几声后,又撩起斑白胡须,脚踏在船桨上,动作利索。白叟死后站着一名扛着两只鱼鹰的游客,正在摆姿态拍照。
记者了解到,黄全德白叟住在阳朔县兴坪镇,现年94岁。原以打鱼为生,后来漓江旅行火了,他也成为漓江上的渔翁模特。一乡民告知记者,黄爹爹身子健康,做渔翁模特也有十来年了,现在每天还去漓江边和游客合影,竹筏撑得很快。
此前,有媒体报道称,黄全德从十二三岁起便撑着筏子在漓江上打鱼,后来还曾参加《形象刘三姐》团队,本性出演渔翁人物。2008年他也和弟弟黄月创相同,参加了渔翁拍照队伍,平常除了与游客拍照,还接受拍照师或拍照团队的邀约,现在是漓江上最年长的渔翁模特。
兴坪镇渔业队居委会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黄高远告知记者,黄全德有一儿两女,儿子是漓江游船的船长,儿媳妇在民宿作业,两个女儿都嫁人了。兴坪镇渔业队居委会妇联主席胡凤姣表明,白叟便是闲不住,总是在竹筏上面。
“曾经在喂养鱼鹰(鸬鹚)的时分,就有许多游客对我很猎奇,常常要求和我合影,有的还会给我小费。或许从那时分开端,我就现已算是业余模特了。”黄全德说。
兄弟俩彼此照顾,前几年每逢接到拍照师约拍电话,假如需求两名渔民模特、两条竹筏,黄月创都会和哥哥一同撑着竹筏来到拍照点。年岁更大的黄全德坐在船上摆好姿态,黄月创或撒网,或指挥鸬鹚捕鱼,合作拍照师的拍照动作要求。一张张渔民兄弟经典相片也随之而生。
特有的漓江人文符号
这些年,黄月创作为渔民模特红遍全球,这也给他带来了生活上的改进。2020年曾经,黄月创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。他年轻时住的是砖瓦房,出行靠自行车,现在他和家人早就住上了独栋小楼,家里也买了小汽车。
82岁的黄月创坦言,现在哥哥已94岁,自己也年事已高,乘竹筏和撒网也需求技巧和力气,尽管他酷爱渔民模特这一行,但现在会有挑选性地接单,不让自己太累。
为了展示“漓江渔火”传统渔事活动,兄弟俩都终年养着一对鸬鹚。每天要喂养一斤鱼,鸬鹚也灵巧听话。
据介绍,“漓江渔火”原是桂林漓江上一种传统的渔事活动,当夜幕来临,渔民便乘上竹筏,点上火把,带上几只鸬鹚去捕鱼。江面上,渔火如点点繁星,鸬鹚在水面时隐时现,构成一幅诱人的夜渔图。
胡凤姣介绍,白叟的生活习惯便是这样,常常撑着竹筏去河里玩一下,有时分无聊了他就时不时去挑一下鸟(挑鸬鹚)。
黄全德白叟曾被许多网友称为20元人民币布景画的渔翁原型。记者查找发现,除了黄全德,还有好几人也被传为20元人民币布景的渔民。
“20元人民币的布景图是航拍的,原型是谁就不知道了。”黄高远介绍,网上有太多说法,真真假假难以区分,但他以为,那个渔翁的剪影便是漓江渔翁的一个缩影,“也只要渔民才会有鱼鹰。”
黄高远介绍,这些渔民原是“船上人”,代代以打鱼为生,新中国建立之后才上岸建房,有了固定居所,构成现在的渔业居委会。得益于桂林旅行的开展,这些居民现在大多吃上了“旅行饭”。
黄高远告知记者,现在的渔业居委总共120户、470人,根本从事旅行职业,有10%的人用自己的房子开民宿、农家乐,有20%的人到集镇、县城建房开酒店等,有10%在漓江为来自各地的拍照团做“打鱼、撒网、渔火扮演”的拍照模特,其他乡民则在漓江公司或邻近的酒店、饭馆等当地作业。
胡凤姣也着重,20元人民币反面的渔翁形象并非特指某一个人,而是漓江上特有的人文符号,是漓江山水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。
归纳新华社、央视、中新社、汹涌新闻报道
(来历:武汉晚报)